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奇双会唱词的经典唱段有何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京剧《奇双会》是传统京剧中以“生旦对手戏”著称的经典剧目,又名《三拉堂》,讲述了山西太原府清苑县知县赵宠之妻李桂枝,得知其父李奇被诬陷入狱后,夫妻二人历经周折,最终在公堂上为父申冤的故事,全剧唱词精炼生动,既体现人物性格,又推动剧情发展,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唱腔与唱词相得益彰,成为京剧艺术中“以歌舞演故事”的典范。

京剧奇双会唱词

经典唱词梳理(按场次与人物分类)

为更清晰地展现《奇双会》唱词的艺术特色,现将主要场次、人物、唱段名称及经典唱词片段整理如下:

场次 人物 唱段名称 经典唱词片段
闺诉 李桂枝 谯楼打更 “谯楼打罢二更鼓,月照西厢夜深沉,独坐绣房心愁闷,想起爹娘泪纷纷。”
闺诉 赵宠 听妻诉苦 “听娘子言罢心酸痛,不由赵宠怒气生,清如水,明如镜,怎容赃官害良民?”
写状 赵宠 提笔写状 “提笔写状心暗想,公堂之上辩短长,字字句句要稳当,莫让赃官赖精光。”
三拉堂 李桂枝 三次拉住 “相公啊!你本是寒门清官吏,岂容赃官害好人?拉住相衣不放行,替父申冤理应当。”
三拉堂 赵宠 被妻相劝 “娘子拉住我衣襟,言语不多动我心,罢罢罢,随你到公堂,拼个死活论假真。”
公堂 李奇 诉冤情 “未曾开言泪双流,尊声大人听从头,只因家贫难度日,卖女葬母泪交流。”
公堂 李桂枝 认父 “大人容禀细端详,眼前犯人是我亲爹娘,儿是李桂芝,当年卖在外方。”
公堂 赵宠 申辩 “大人明鉴听端详,李奇屈情有冤枉,若无其事怎攀诬?望大人细察莫匆忙。”

唱词的艺术特色

《奇双会》的唱词在语言、情感与行腔上高度统一,展现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语言上,雅俗共赏,贴合人物身份,李桂枝的唱词如“谯楼打罢二更鼓”,以闺阁女子视角切入,用“月照西厢”“独坐绣房”等意象营造悲凉氛围,语言温婉含蓄;赵宠作为书生出身的知县,唱词“清如水,明如镜”既显文人气节,又通俗易懂,体现其为民请命的担当;李奇作为受冤的老百姓,唱词“只因家贫难度日”直白质朴,道尽底层百姓的无奈,符合人物身份与心境。

京剧奇双会唱词

情感上,层层递进,推动剧情高潮,从李桂枝“独坐绣房心愁闷”的悲苦,到赵宠“怒气生”的愤慨,再到“三拉堂”中夫妻二人的争执与决心,唱词情感从压抑到爆发,最终在公堂“认父”“申辩”时达到顶点,形成“悲—愤—决—真”的情感链条,使观众在唱词中感受到剧情的张力。

行腔与唱词结合,凸显行当特点,旦角李桂枝的唱词多用西皮二六、慢板,唱腔婉转细腻,如“谯楼打更”一句,通过“二更鼓”“夜深沉”的拖腔,表现其孤独愁绪;小生赵宠的唱词以西皮流水、快板为主,节奏明快,如“提笔写状”一句,字字铿锵,体现其急切与果敢;老生李奇的唱词则以二黄导板、回龙为主,苍劲悲怆,如“未曾开言泪双流”,通过“泪双流”的甩腔,强化其冤屈之深。

相关问答FAQs

问:《奇双会》中“三拉堂”一场的唱词为何成为经典?
答:“三拉堂”是全剧的核心场次,唱词通过夫妻三番五次的拉扯与对话,既展现了李桂枝为父申冤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赵宠对妻子的疼惜与对正义的坚守,唱词“相公啊!你本是寒门清官吏,岂容赃官害好人?”既显李桂芝的聪慧明理,又推动赵宠下定决心;而“罢罢罢,随你到公堂,拼个死活论假真”则以简练的语言,凸显赵宠的性格转变,从犹豫到坚定,成为生旦对手戏中“情与理”交融的典范,因此广为流传。

京剧奇双会唱词

问:《奇双会》的唱词如何体现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特征?
答:京剧的核心是“歌舞演故事”,《奇双会》的唱词与身段、唱腔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叙事,例如李桂枝唱“谯楼打更”时,配合眼神低垂、手指轻捻的手势,将“夜深沉”的孤独具象化;赵宠唱“提笔写状”时,配合提笔、顿足的动作,将“心暗想”的急切外化为舞台表演;李奇唱“诉冤情”时,配合跪步、甩袖的身段,将“泪双流”的悲愤转化为视觉冲击,唱词提供情感内核,歌舞赋予其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完美诠释了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艺术特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