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程长庚为何被尊为京剧大老板?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无数艺术家的奠基与推动,而程长庚正是其中最具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安徽潜山人,是京剧形成初期“老生三鼎甲”之首,被后世尊为“京剧大老板”,程长庚的艺术生涯不仅标志着徽调向京剧的转型,更奠定了老生行当的表演范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京剧大老板程长庚

程长庚幼年入科班学戏,师从徽调名家米喜子,深得徽调精髓,他生活的年代,正值徽班进京后与汉调、昆腔、秦腔等剧种交融碰撞的时期,作为三庆班的班主,他积极吸纳各剧种优势,以徽调为基础,融合汉调的西皮、昆曲的唱腔规范,逐渐形成兼具徽调苍劲与汉调流畅的“徽派老生”风格,他的嗓音高亢激越,如“穿云裂石”,且音域宽广,既能驾驭《文昭关》伍员悲愤苍凉的“导板”“慢板”,也能演绎《镇潭州》岳飞沉稳威武的“西皮流水”,真正做到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表演上,他注重“老气”与“人物神韵”的统一,塑造的关羽既非单纯的武生扮相,也非刻板的文老生,而是融合忠义、威严、儒雅于一体的“活关公”,其《战长沙》中的关羽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程长庚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表演,更在于他对京剧整体的规范与推动,他主张“戏比天大”,严苛要求唱腔、念白、身段、伴奏的统一,为京剧建立了“唱念做打”的完整体系,他规范了老生的“龙音虎音”发声方法,强调“字正腔圆”,使京剧唱腔更具音乐性;在念白上,他融合徽调的“湖广韵”与北京方言,形成既符合剧情又易于观众接受的“京白”体系,他积极排演新戏,将《群英会》《法门寺》等历史故事改编为京剧剧目,丰富了京剧的题材库;他打破门户之见,提携后辈,余三胜、张二奎等“老生三鼎甲”的弟子,以及后来的谭鑫培、汪桂芬等名角,均受其影响,推动京剧艺术走向成熟。

京剧大老板程长庚

程长庚的社会责任感同样令人敬佩,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他组织三庆班义演赈灾,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民;光绪六年(1880年)病逝时,京城梨园界自发为其举哀,灵柩经过之处,商贩停市,百姓焚香,足见其威望与人格魅力,他不仅是京剧艺术的奠基人,更是梨园界的道德标杆,其“艺德双馨”的精神至今仍为业界传颂。

程长庚艺术成就简表

类别
行当地位 京剧老生行奠基人,“老生三鼎甲”之首,徽派老生创始人
代表剧目 《战长沙》《镇潭州》《群英会》《法门寺》《昭君出塞》等
艺术特点 唱腔:高亢苍劲,融合徽调、汉调、昆曲,形成“徽派老生”独特风格;表演:沉稳老练,注重人物神韵,塑造“活关公”等经典形象
历史贡献 规范京剧“唱念做打”体系;融合多剧种推动京剧形成;培养余三胜、谭鑫培等名角;组织义演赈灾,彰显艺德

相关问答FAQs

Q1:程长庚为何被称为“京剧大老板”?
A:“大老板”是清末梨园界对班主的尊称,而程长庚的“大老板”之称更蕴含三层深意:其一,他是三庆班的班主,统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徽班,地位显赫;其二,他是京剧艺术的奠基者,以个人艺术成就推动京剧从徽调独立成剧,被誉为“京剧之父”;其三,他德高望重,在梨园界具有绝对权威,无论是艺术规范还是行业伦理,均被奉为圭臬,故被尊为“大老板”。

京剧大老板程长庚

Q2:程长庚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京剧老生行有哪些具体影响?
A:程长庚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唱腔上,他开创的“徽派老生”唱腔强调“苍劲有力、以情带声”,成为余叔岩、言菊朋等“余派”“言派”的源头;二是表演上,他塑造的关羽、诸葛亮等人物,注重“神似”而非“形似”,确立了老生行“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的表演标准;三是人才培养上,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如谭鑫培、汪桂芬)形成不同流派,共同推动京剧老生行走向繁荣,使程派艺术成为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