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铡美案全剧唱段中,包公、陈世美、秦香莲的唱段有何深意?

京剧《铡美案》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包公赔情”,讲述了北宋名臣包拯不畏权贵,依法铡杀负心驸马陈世美的故事,全剧以“铡”为核心矛盾,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极具感染力的唱段,塑造了包拯的铁面无私、秦香莲的坚贞悲苦以及陈世美的忘恩负义,成为京剧老生、青衣、净角行当的代表性剧目,其唱段融合了西皮、二黄等板式,既展现了京剧唱腔的艺术魅力,也深刻传递了人物情感与道德批判。

京剧铡美案全剧唱段

全剧唱段与剧情脉络

《铡美案》的唱段紧密围绕剧情发展,分为“进京赴考”“不认妻儿”“公堂对峙”“铡美除奸”四个关键阶段,各角色唱段在板式设计、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推动故事走向高潮。

陈世美:忘恩负义的虚伪与挣扎

陈世美的唱段以“西皮”为主,旋律多显华丽却暗藏虚伪,揭示其身份转变后的心理变化。

  • “驸马爷坐驸马”(西皮原板)
    此为陈世美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后的唱段,唱词“驸马爷坐驸马,喜气洋洋,黄金殿奉旨招驸马,我秦香莲她她她……她不该闯宫门辱骂皇家”,通过“喜气洋洋”的欢快旋律与对秦香莲“闯宫门”的指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攀附权贵后对过往的彻底否定。
  • “劝驸爷”(西皮流水板)
    当秦香莲携子女寻至府中,陈世美命家将驱赶,唱段“驸爷休要怒满膛,本宫言来听端详:你妻原是村妇样,岂配驸马伴君王?黄金白银你拿去,快快离府免灾殃”,以急促的流水板节奏表现其冷漠与决绝,唱词中“村妇样”“岂配”等词尽显其虚荣与狠心。

秦香莲:悲苦坚贞的控诉与求告

秦香莲的唱段以“二黄”为主,苍凉悲怆,字字血泪,展现其被抛弃后的绝望与抗争。

京剧铡美案全剧唱段

  • “琵琶词”(二黄慢板)
    此为秦香莲进京途中思夫忆子的唱段,唱词“夫做高官妻不做,儿为状元儿不认,撇下母子苦伶仃,琵琶一曲诉冤情”,通过慢板的拖沓与低沉,配合“苦伶仃”“诉冤情”的词句,将身世之悲与世态炎凉融入唱腔,成为青衣行当的“悲情经典”。
  • “秦香莲在公堂”(二黄导板转原板)
    在开封府告状时,秦香莲以“导板”起腔“秦香莲跪在公堂上,声声哭坏小娇娘”,高亢凄厉的导板直抒胸臆;转原板后“驸马他嫌我贫苦家,夫妻情义他一旦抛,杀妻灭子心肠狠,包大人啊,你与我把冤申”,唱词层层递进,既有对陈世美的控诉,也有对包拯的期盼,情感真挚动人。

包拯:刚正威严的正义宣言

包拯的唱段以“西皮”与“二黄”结合,唱腔浑厚有力,板式沉稳,凸显其“铁面无私”的形象。

  •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西皮导板转原板)
    此为包拯升堂审案的唱段,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气势如虹,原板“尊一声驸马爷细听我言:曾不记那年上科考,你夫妻双双把家还?你家中还有高堂母,她教你把孝全?你如今把良心变,反叫香莲受熬煎”,以叙事性的唱词揭露陈世美的忘恩负义,旋律中带着威严与质问,成为净角唱段的“标杆”。
  • “开铡”(西皮流水板)
    面对国太与公主的求情,包拯唱段“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不管他皇亲国戚,不管他官职高低,犯了王法定不饶”,急促的流水板与斩钉截铁的唱词,将“法大于情”的信念推向高潮,唱腔中蕴含的刚正不阿令人动容。

韩琪:忠义悲壮的抉择

韩琪作为陈世美的家将,良心未泯,最终放走秦香莲自刎,其唱段虽短却极具感染力。

  • “我本将心向明月”(二黄散板)
    韩琪奉命追杀秦香莲母女,却得知真相后内心挣扎,唱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秦香莲她她她……她是个烈女,我怎能下毒手?”散板的自由节奏与“向明月”“照沟渠”的比喻,生动展现其矛盾与无奈,也罢!拼着一死全大义”的唱腔,悲壮决绝,为剧情增添悲剧色彩。

主要唱段概览表

角色 唱段名称 板式 核心情感 经典唱词节选
陈世美 驸马爷坐驸马 西皮原板 虚伪冷漠 “黄金殿奉旨招驸马,她不该闯宫门辱骂皇家”
秦香莲 琵琶词 二黄慢板 悲苦坚贞 “夫做高官妻不做,儿为状元儿不认”
包拯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西皮导板转原板 刚正威严 “曾不记那年上科考,你夫妻双双把家还?”
韩琪 我本将心向明月 二黄散板 忠义悲壮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相关问答FAQs

Q1:《铡美案》中包拯的“开铡”唱段为何能成为经典?
A:包拯的“开铡”唱段(西皮流水板)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唱词,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朴素正义观传递给观众,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唱腔设计上,流水板的急促节奏与包拯斩钉截铁的语气相契合,配合净角特有的“炸音”与“脑后音”,营造出雷霆万钧的气势,使“铁面无私”的形象立体可感,这一唱段推动了剧情高潮,铡美不仅是惩治奸佞,更是对“情大于法”的否定,体现了京剧“高台教化”的功能,因而成为观众心中的“名段”。

京剧铡美案全剧唱段

Q2:秦香莲的“琵琶词”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琵琶词”是秦香莲进京途中的核心唱段,作用有三:其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夫做高官妻不做”“撇下母子苦伶仃”等唱词,展现了秦香莲的善良、坚韧与对爱情的坚守,使其“贤妻良母”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二,推动剧情发展,唱段中“进京寻夫”的诉求为后续“公堂告状”埋下伏笔,使故事逻辑连贯;其三,营造悲剧氛围,二黄慢板的苍凉旋律与“琵琶”这一道具结合,既有视觉上的“抱琵琶”身段,又有听觉上的“诉冤情”唱腔,将秦香莲的悲苦具象化,引发观众共鸣,为全剧奠定“悲情底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