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如何打造京剧云端新体验?

天津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始终以传承京剧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近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剧院积极探索“互联网+京剧”的传播模式,精心打造了“空中剧院”这一线上品牌,成为连接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的重要桥梁,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剧场的时空限制,更让京剧艺术以更鲜活、更便捷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注入了新活力。

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

“空中剧院”并非简单的线上演出搬运,而是天津京剧院立足自身艺术优势,融合现代传播技术打造的综合性京剧文化平台,其核心定位在于“传承经典、创新表达、服务大众”,通过多元化的内容矩阵,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平台内容涵盖经典剧目高清呈现、新编剧目片段展播、名家大师专题讲座、青年演员风采展示、京剧知识科普等多个板块,既有《锁麟囊》《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久演不衰的传统骨子老戏,也有《华子良》《妈祖》等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创剧目,还有“程派”“梅派”“荀派”等不同流派的专题策划,形成“老戏新看、新戏精看、知识深看”的立体化内容体系。

为让观众获得更优质的观演体验,“空中剧院”在技术呈现上精益求精,剧院联合专业团队采用4K超高清录制技术,通过多机位拍摄、环绕立体声收音,精准还原京剧舞台的细节魅力——演员的眼神流转、水袖翻飞的韵律、锣鼓点的节奏感,甚至盔头上的珠饰、戏服上的刺绣,都能清晰呈现,平台支持直播、点播、回放等多种观看模式,观众可随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合作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学习强国等)接入,还设有弹幕互动、弹幕点戏、在线投票等功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在“名家名段”直播专场中,观众可通过弹幕点播希望欣赏的唱段,演员会根据反馈即时加演,这种“双向互动”模式极大提升了观演趣味性。

“空中剧院”的运营成效显著,已成为天津京剧传播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直播演出超200场,覆盖观众超千万人次,其中青年观众占比达35%,打破了京剧“老龄化受众”的固有印象,2022年疫情期间,剧院推出“空中抗‘疫’”系列演出,以京剧形式讲述抗疫故事,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让京剧艺术在特殊时期传递了温暖与力量,平台还注重“走出去”,与海外中文电台、孔子学院合作,向全球华人及外国观众展示京剧魅力,龙凤呈祥》海外专场直播在北美地区获得超10万观看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

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的成功实践,为传统戏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它既坚守了京剧艺术的“根”与“魂”——以精湛的表演艺术为核心,又拥抱新技术、新理念,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随着VR、AR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空中剧院”有望打造“沉浸式京剧体验”,让观众“走进”舞台,与角色“面对面”,推动京剧艺术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承发展。

相关问答FAQs

Q1: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A1:“空中剧院”主要通过三方面吸引年轻观众:一是内容创新,在保留传统经典的同时,推出“青春版”剧目、京剧元素短视频(如京剧改编流行歌曲、京剧妆造教程),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二是互动形式,利用弹幕、直播点戏、线上投票等功能增强参与感,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三是传播渠道,在抖音、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开设账号,用“短平快”的内容碎片化传播京剧知识,3分钟看懂京剧脸谱”“京剧唱腔小课堂”等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千万,逐步培养年轻群体的京剧兴趣。

天津京剧院空中剧院

Q2:“空中剧院”的线上演出与线下剧场演出有何不同?
A2:两者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线下演出强调“沉浸式体验”,观众能感受到现场的氛围、演员的气场互动以及舞台美术的整体冲击,适合深度戏迷和追求仪式感的观众;线上演出则突破时空限制,观众可随时回看、反复品味细节,且通过多机位特写能更清晰地看清演员的表演技巧(如眼神、手眼身法步),还支持弹幕互动、字幕解读等功能,降低观赏门槛,更适合新观众和碎片化观看需求,线上演出覆盖范围更广,能让偏远地区观众也能欣赏到高质量京剧,实现“文化普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